查看原文
其他

珍贵资料:《上影画报》那个年代的一段记忆

陈勇 图说老电影 2023-01-05

点击左上方关注“图说老电影”



1949年11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,从此上海的电影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。1952年2月2日,由长江、昆仑、文华、国泰、大同、大光明、大中华、华光8家私营电影商联合组建为国营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。一年后的这天,上影厂与联合厂合并,厂名仍用上海电影制片厂,归属文化部和上海市委双重领导。从成立、组建到合并,电影剧作家、导演于伶都任厂长。


1957年4月1日,上影厂改组为联合企业性质的上海电影制片公司,电影事业家、评论家袁文殊任公司经理。公司设立江南、海燕、天马三家故事片厂以及科影厂、美影厂、译制片厂、技术供应厂、演员剧团、电影乐团、影片发行公司10家单位。其中电影导演应云卫、沈浮、陈鲤庭分别任江南、海燕、天马厂厂长。《上影画报》记录的就是上影一路走来的艰难历程和光辉灿烂的创业史。  

由电影理论家、剧作家柯灵主编、上影公司出版发行的《上影画报》于1957年8月10日创刊。月刊、16刊、画页24至28页不等。出刊到1960年第8期后停刊,共出刊37期。它与其它影刊不同,来时悄然无声,去时销声匿迹,既没有创刊词,也无停刊启事。



这缘于国内反右运动正值最严重的状态,用大鸣、大放、大字报、大辩论的形式在全国开展了一场群众性的政治运动,致使反右运动被严重扩大化了。这不,创刊号第1页就是声讨、粉碎右派分子的图文。















 一批电影人如:吴永刚、白沉、陈天国、阳华、凌云、沈寂、吴茵、石挥、项堃、马国亮、陈歌辛等46人遭受不白之冤,被定性为“右派”,并受到降职、降薪、送往劳改或谴返原籍劳动等处罚。同年11月中旬,石挥因不堪其辱跳进了上海吴淞口自尽。同样在反右运动中,一大批故事片未逃出厄运,第一批被定为毒草影片的有《秋翁遇仙记》、《雾海夜航》、《洞箫横吹》、《谁是被抛弃的人》、《球场风波》、《阿福寻宝记》和第二批被定为毒草影片的有《凤凰之歌》、《护士日记》、《情长谊深》、《乘风破浪》、《前方来信(原名妻子)》、《不夜城》、《幸福》共13部影片受到批判,被停止上映。紧接着一部反映反右派斗争中群众积极分子的高昂斗志,刻画右派分子反党反人民丑恶面貌的影片《大风浪里的小故事》粉墨登场。




 《上影画报》自创刊之始,曾设立影星介绍的专栏,其目的为影迷们介绍他(她)们从影的业绩和业余兴趣爱好的生活花絮。


















  白杨、张瑞芳、金焰、赵丹、舒适、张伐、秦怡、孙道临都被一一收入囊中,颇受影迷们的欢迎和赞叹。然而却有那么几个人,纷纷投诉《人民日报》和《读者月刊》,说是宣扬个人崇拜和宣传小资情调。不得已在1958年6月号将这个栏目忍痛割爱了。联想到1959年的影片《青春之歌》在全国上映,电影院内座无虚席,观众好评如潮。在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的青年女子都在模仿谢芳扮演的林道静她的发式、妆饰、旗袍甚至走路的姿态,因为实在太深入人心了。后来被“不效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,要做革命女青年”的口号所阻止。


1958年,中央发出向全国宣告多、快、好、省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总路线,号称“大跃进”,文化部也积极响应这一运动。2月,宣传部副部长周扬在上影公司召开创作会议上讲话,指出电影选材可广泛一些,只要对人民无害,可增加影片生产数量。处于全国千吨钢、万亩粮上报(虚报)的形势,江南、海燕、天马等全厂职工纷纷写大字报,讨论制订大跃进生产指标。于是将大跃进涌现出来的工农兵模范、先锋,以他们的真人真事作为题材,加上电影艺术上的加工,拍摄了一大批制作粗劣、不讲究质量的“艺术片”。在那“一天等于二十年”的口号鼓舞下,有的以一天100多个镜头的速度在一周内完成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如《黄宝妹》、《大跃进中的小主人》、《钢人铁马》、《英雄赶派克》、《20天革个命》、《巨浪》、《小康人家》、《爱厂如家》、《第一列快车》、《营业时间》、《重要的一课》、《卧龙湖》、《海上红旗》、《你追我赶》、《夜走骆驼岭》、《消防之歌》、《常青树》、《三八河边》、《钢花遍地开》、《钢城虎将》、《新安江上》、《热浪奔腾》、《最聪明的人》、《战斗的山村》、《千女闹海》、《铁树花开》、《典型报告》、《油船火焰》、《不老松》、《翠谷钟声》、《激流》。
    
1958年下半年,为了向国庆十周年献礼,周总理与邓副总理确定在经济建设和文化领域组织一批重点项目。邓副总理亲自向文化部布置任务,一定要拍出思想艺术水准高的影片。中宣部提出了“内容好、风格高、声光好”的三好要求。广大电影工作者倍受鼓舞,一鼓作气,推出了风格多样、题材丰富、质量上乘的18部影片,作为庆祝国庆十周年而举办的“新片展览月”的新标志,其中上影有8部影片跻身经典行列,成功地塑造了真实生动的闪光艺术形象。









 它们是虎门禁烟的《林则徐》、转业开荒的《老兵新传》、音乐传奇的《聂耳》、人间大爱的《春满人间》、护厂建厂的《钢铁世家》、正义抗暴的《绿洲凯歌》、课外试验的《好孩子》、舞剧爱情的《宝莲灯》。致使电影界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之举取得圆满成功。在新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异峰突出的璀璨亮色。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,没有像这次气象繁荣、高潮迭起、绚丽多彩,被公认为新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一座突起的艺术高峰。为此有“难忘的1959”之说。


《上影画报》出至1960年第8期后与《电影故事》同期停刊。改刊后的《上海电影》于当年11月创刊,两年后的1962年10月与北京迁往上海重新落户的《大众电影》合而为一。关于这段历史的记忆就另说了。


相关链接:
珍贵资料:五花八门的老电影特刊、增刊、创刊号
珍贵资料:跨越两个时代的电影杂志《青青电影》
珍贵资料:话说长影期刊姊妹花
珍贵资料:香港老牌电影杂志《长城画报》
珍贵资料:《电影介绍•浙江版》封面展示 新时期新影人新影片纷呈涌现
珍贵资料:建国十年的电影特刊和专刊
珍贵资料:浅谈五十年代的杂志《中国电影》
迎国庆 | 创刊于国庆十周年的影刊——《广东电影》 只出三期的《安徽电影》
珍贵资料:创刊于“三面红旗”年代的津版影剧杂志《百花》

影迷珍藏:电影杂志上的“二十二大”影星(一)

影迷珍藏 | 弥足珍贵的老电影期刊创刊号


长按二维码关注,感谢您的支持!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